第二屆〈當數位轉型遇上企業接班:金屬製品業的壓力測試開始了〉

課程期間:2023.3~2023.8月
轉型企業:旺欉,錦鋐,國鵬


  1. 傳統金屬產業邁入世代交替關鍵期,數位化不再是工具導入,而是整體營運邏輯的重新建構。
  2. 台灣中南部的金屬業者正在面臨「熟悉的成功模式正在失效」的警訊。
  3. 第二屆工作坊不再只是導入技術,而是把數據治理、零碳策略與組織文化調整納入整體改革設計。

這一屆工作坊的重點不是工具導入,也不是做PPT提案,而是針對台灣中南部金屬製品產業的關鍵轉捩期。

重新思考——
如果我們的產線已經做了30年,
現在要改,究竟要從哪裡動?

數位轉型得人才先行,
思維沒有轉變,您有能力也沒有用。

林娟老師

比起第一屆參與者偏向「初次接觸轉型」的試水溫心態,第二屆的多數企業已經深刻感受到轉型不只是導入系統,而是重建整個營運思維

Img 0296
Img 0223

許多企業正值接班關鍵期,工作坊現場經常能看到兩代經營者同場聽課、討論觀念的畫面。傳統經營者強調穩健與經驗,但接班人則提出另一種疑問:

「我們為什麼不靠數據做決策?」

於是從成本毛利的追蹤到排程效率的討論,這屆課程不再只停留在表面工具,而是要求企業針對「數據從哪裡來、誰在用、為什麼可信」這類核心問題進行深入對話。


數位轉型從來不是技術問題,
而是「人」的問題。

第二屆工作坊首次加入了大量與組織管理、文化轉變有關的內容:責任如何下放、資料透明會不會造成權力衝突、變革中主管該怎麼扮演角色?


Img 6750

除了數據與經營思維外,本屆工作坊也開始納入「零碳轉型」的討論,這對多數金屬產業而言仍是新議題。

有企業坦言:「一開始真的覺得淨零只是國外在喊的事,離我們很遠。」

但透過課程中的案例與數據顯示,當碳邊境調整機制(CBAM)落實後,不先做準備的企業,將很難接到外銷訂單。

顧問團隊不灌雞湯,而是明確指出:「碳排資料也是企業的重要數據資產,未來報價、接單、合作都會影響。」並協助企業將碳管理思維整合進轉型藍圖之中。

數據治理、商模設計、淨零思維與組織共識,這些原本分散的主題,在這次課程中被串成一條實用而務實的轉型路徑。

企業不再只是被動聽課,而是主動描繪屬於自己的未來地圖。

精華影片|第二屆數位轉型工作坊紀實